自深港通正式落地以来,港股市场人气显著提升。尤其是一众潜在深港通标的,市场关注度明显得到改善,一些备受国内投资者青睐的新经济新产业板块,个中优质标的更是呈现出价量齐升的态势。譬如近年受惠于全民健身热潮的体育板块,在政策大力推动下,似乎重新站上风口位置,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板块中例如安踏(2020.HK)、李宁(2331.HK)、361度(1361.HK)等优质标的,多数股价自今年7月以来便进入了上行通道,相信是8月奥运会的召开以及深港通落地等多方面利好因素,促成了体育板块这一波行情。
事实上,体育板块长期看好的逻辑则显得更有说服力。自2014年国务院颁布46号文,明确指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元,经常体育运动人口达5亿的目标以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细则,确保中央政策得以落实,体育产业也就此展开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时代。另外,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体育消费在我国作为一类新的消费模式,其产业亦将作为新的供给方,为宏观经济贡献新的增长动力。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约13574.7亿元,占GDP总额0.64%,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约为150美元,与发达国家平均体育产业占总GDP约2%,以及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约450美元的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同时随着民众收入水平不断攀升,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健身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近年马拉松赛事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国内民众参与运动的热情与日俱增,传媒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则更为推动了这一浪潮,而这无疑将成为推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持续强劲的动力。参照其他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由高端小众化向大众市场化过渡,无疑是一个产业走向鼎盛的必经之路。
参照美国体育产业过去30年的高速成长,由80年代占GDP比例1%到目前的3%,也诞生了不少诸如NIKE、ADIDAS的国际大品牌。折射到资本市场中,便是美股体育板块的兴盛。据统计,1986年至今美股体育股平均涨幅为标普500指数的7倍,大幅跑赢大市。这样来看的话,国内体育产业则刚好处于上升周期的开端。那么此时对相关板块标的展开布局,不失为一个可分享日后产业高速成长红利的好机会。
在体育产业迎来发展风口即将起飞之际,其中的体育用品细分行业作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可更直接受惠于大环境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体育运动概念在普罗大众观念之中渗透程度的变化,体育用品行业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经历了2008-2013年期间供给端无法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库存增加,订货会增速连续下降,企业盈利严重受挫的阶段后,目前已呈现出底部反弹,行业复苏的迹象。曾经作为行业龙头的李宁(2331.HK),今年中报业绩实现扭亏转盈,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录得约人民币1.13亿元,营业收入则录得约人民币36亿元,同比增长12.8%,各项经营指标亦有所改善,显示公司已从低谷走出,确立反弹趋势。另一街知巷闻的运动品牌361度(1361.HK),今年中报业绩亦录得可观增长。事实上经历了行业底部之后,公司近年的收入及盈利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相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实行的多品牌战略以及成熟高效的营销体系。另外根据公司361度第二季度的营运数据,同店销售增长率达7%,在同行当中持续保持稳健的高单位数增长和领先的地位。
相比之下,A股体育品牌的中报业绩就显得略为逊色。户外体育品牌探路者(300005.SZ)今年上半年营收虽同比增长高达60.86%,但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23.93%。公司专注开发的户外体育用品市场,虽刚刚经历大洗牌,但仍面临着重重考验。公司将如何针对户外体育这一新兴细分市场打造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是决定未来能否获得稳定盈利增长动力的关键。
目前国内的体育用品市场已从概念性消费期过渡到体验性消费期,亦即意味着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原来的时尚性转变为如今的专业性、功能性等,这就对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在细分领域产品研发的实力,专业化程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我们可以看到近年迅速崛起的美国体育用品行业新贵Under Armour,便是专注于运动紧身衣这个细分领域的开发,经过多年潜心经营已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专业化程度远超NIKE及ADIDAS同类产品,品牌影响力及客户群体亦日益壮大。UA的崛起,想必也为一众国内体育品牌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思路。
上文曾提到的361度(1361.HK),近年专注于功能性鞋类产品的发展,今年上半年鞋类销售额占比达45.1%,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361度在功能鞋领域已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截止今年6月30日已拥有194项相关专利,其中361 sensation被美国《跑者世界》杂志提名为推荐产品,其他多款跑鞋也多次被该杂志鼎力推荐,足见该产品在业界已具备相当高的认可度。为了在国内众多体育品牌中脱颖而出,公司近年作出不少尝试,勇于调整战略方向。其中包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截止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已达2.8%,已赶超行业龙头安踏的同类指标。另外,公司于2014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初期专注于提供功能性高端跑步和综训产品,务求在较为成熟的海外体育用品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提升公司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作为大消费领域中的一员,体育板块虽有政策支持,但其中标的是否能突破传统消费品的增长模式,因应时代发展及消费者诉求,树立技术优势及品牌影响力,从而塑造坚固的护城河,成为全球性的品牌,仍然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观察。而目前投资者可以做的,便是发掘一些基本面扎实,扩张能力较强,核心竞争力明确的公司,在适当的时机布局,相信亦会获得不错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