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The national news体育产业<新闻中心<首页

崛起的运动可穿戴设备市场,究竟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2016-11-04 10:12  体育bank 李奕霖

      在“体育热”的氛围的带动下,大众对于参与运动产生了极高热情同时加大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可穿戴设备乘势而上,在近两年有了长足的发展。


      百度百科对可穿戴设备的定义为: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不仅是一种硬件设备,并且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2012年谷歌眼镜亮相,2013年各路企业纷纷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引发了新一轮技术革命。根据百度指数趋势显示,“可穿戴设备” 自2013年开始进入人们视线,至2014年呈暴发趋势,直到2015 年下半年热度开始有所降低,回归较为稳定的状态。运动健康类可穿戴设备作为可穿戴设备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开始逐渐受到企业以及运动爱好者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健身及运动类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9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1年这一市场将达到2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

百度指数“可穿戴设备”搜索结果

       目前市场上可穿戴智能运动设备主要分为运动健身类和健康医疗类,其中运动健身类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运动相机、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具有运动数据记录和身体监测等功能;而医疗科穿戴设备是通过医生获得的体征数据进行监控管理,仍处于起步状态,不种类较少且功能方面尚未完善。


耐克、阿迪、UA浅尝辄止,可穿戴设备市场蓝海变红海 

      据统计,可穿戴设备最受消费者认可的功能包括同步记录距离、速度、卡路里等运动数据,检测心率、睡眠、血压等身体状况两大功能,其考量因素涵盖专业性、性价比、舒适度、外观设计、多样化功能等,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追求时尚、热爱运动的年轻人。由于拥有便捷简易的使用方法以及时尚的外观设计,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健康监测和运动追踪类可穿戴设备受到的关注程度以及市场推广程度遥遥领先。智能手环作为以其较低的价格和简单实用的功能抢占先机,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选择可穿戴设备的入门产品。国内外的小米、华为、三星、咕咚、Jawbone、Fitbit等企业都相继推出各自产品,运动品牌巨头耐克、阿迪、UA也都曾试水智能手环。


      而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较多环节,一款成功的可穿戴设备对从上游元器件到中游交互、下游终端设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较低的门槛使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硬件和功能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缺陷,产品功能实用性不足且同质化严重,外观设计相似缺乏创新力,产品价格在几十元到上千元参差不等。


      种种问题使可穿戴设备发展脚步放缓,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成熟,厂商间的竞争压力增大,可穿戴设备由蓝海逐渐变为红海。2016年,智能穿戴鼻Jawbone、微软和其他品牌相继退出健身手环市场,Nike放弃硬件转攻APP的用户导入,以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Adidas推出miCoach FIT SMART智能手环以及UA则和HTC合作开发HTC Grip后也是浅尝辄止。各个公司开始寻找其他途径。为了满足人们对功能性需求的增加以,同时避免与巨头发生正面碰撞,更多创业公司将方向转向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各种服装、运动鞋、袜子、腰带等可穿戴设备应运而生。功能方面从简单的数据统计、检测向通过提供监测数据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饮食、科学锻炼解决建议与方案转变。同时大力研发更为轻薄的智能贴片、纹身和附着在皮肤上的小型设备等可穿戴设备,为运动、生活“减负”。


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助力竞技体育,带动VR体育直播、游戏发展

      抛开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购买及需求,其背后还暗藏巨大的商业价值,而这块市场也许是未来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互联网下的“大数据”。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这些经过处理分析的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包含知名泳将菲尔普斯及莱恩拉克提在内,约有 20 名选手使用Whoop手环,手环搜集数据会经由蓝牙传输到平台,更有效且精准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有效避免了运动员受伤,教练以此进一步做规划和建议,并做战术上的调配。美国自行车队使用的Solos智能眼镜针对骑行进行了特定设计,内置心率传感器,可监测运动员的心率、燃烧热量,提供实时导航以及电话功能,方便了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Solos的显示屏会直接投射在眼镜的镜片上,将运动量化,然后再根据运动员的状态相应给出个性化建议,从而帮助运动员调整节奏和速度。类似的还有宝马水下LED追踪灯贴、耐克Aero Blades技术田径服、Hykso拳击传感器等等,可穿戴设备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不胜枚举。

      这些数据的采集除了提供给教练以及运动员外,在市场上也大有可为。以GoPro为代表的可穿戴摄像机兴起,价格走低、变得更适合穿戴,逐渐在运动爱好者尤其是极限运动爱好者中普及,不仅可以将捕获的视频在个人的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也催生了VR技术的发展。通过VR产品观看体育赛事及视频,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NBA、NFL、MLB等赛事都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方面开始进行试验,可以预想的是,VR体育直播一旦实现,不仅对观众而言是一种新的观赛体验,其对直播、转播权也会带来巨大影响。

      可戴设备还可以使体育类游戏的用户界面转化为玩家本身,模拟类游戏得以实现从虚拟的线上走到线下,在现实与游戏进行互动。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还可以提供给众多体育游戏公司,精准抓住用户需求与关注点,使游戏对人物、球队、比赛场景尽可能做到最真实的还原。

      可穿戴设备的运用,引发了体育界变动,也带来了许多争议。例如这些“黑科技”的使用是否对运动员来说是不公平的?球员个人、球队和联赛的各种数据使用权和归属权究竟归于哪方?如此精确的健康以及生活习惯的数据如何保证个人隐私权?

      在未来,可穿戴设备还会经历怎样的突破与变革,我们难以预料。但通过国内外各大赛事及运动队加大对可穿戴设备的投入,2015年《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出台,建立行业标准化体制,小米、苹果等大公司大力开发运动动及户外功可穿戴设备等一系列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更加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更多的价值。

文章来源:体育bank 李奕霖

@泳者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576号-4 京ICP备0907257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