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冬泳丨不到长城非好汉——游新洋港河第六站侧记
2016-10-10 11:30 吴步根

10月4日,一个秋阳高照、东风劲吹的日子。
这一天,我们不顾广西桂林、北海等地旅行10天刚到家的身心劳乏,立即组织并投入“学奥运会中国女排精神,游新洋港一水向东达海”第六站的长游。不意经历一番鏖战,竟到达了新洋港河闸,此次长游达海的终点线。
本来,在第五站长游抵达洋马公园后,按地图测算,距海边还有大约25公里,便计划用国庆节假期间,抢在寒冷天气降临之前,再分两站来游完全程。即于10月4日完成第六站,5日再完成第七站,一直游到新洋港河闸为止。
显然,地图测算出错了。是我误把新洋港河闸外面通向黄海的10公里水道也计算在内了。结果,明明只有15公里的游程,却被当作了25公里。当湾湾连湾的新洋港河的最后一湾游过后,发现一道大闸桥横亘于眼前,我们都不由惊喜莫名了。

本来担心两站都难以完成的,结果却一站搞定。一时间,诸多相同情境的美好诗句不由壅塞心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此情此景,真可谓感慨良多也!
尤其清人王国维的“三境界论”——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也正可谓经过六站长游,一下抵达终点,那种激动心境的最佳素描了。
4日上午10时许,我们三人到达上站起水处附近的黄尖-洋马大桥时,新洋港正刮东北风,河面上风大浪大,心里不由微微发怵:“这顶风顶浪的,怎么游呢?”但既来之则安之,已经到达下水点,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游。当时的真实想法就是,能游多少是多少。
好在新洋港河湾多。出发时向东游顶风,但转了湾向南就又是顺风了。而且随着近午,风力也在自我调整变化。所以,尽管散布于河两岸的中国广核的风车一直在不停地转着,然而,总体来说,这样的大风,对我们的长游也不全是负面影响,甚至还成为了我们不断加时、加量的一大动能。
这第六站长游的前半程,十分感谢洋马镇的丁镇长,帮我们联系了一只小木船,作为保障船跟着,一直到228国道大桥[注]。从船工尹师傅那里知道,新洋港每到下午三点后就开闸放水。那时,河里就有大流、急流产生,等于为我们免费提供了推力。
当天的气温为二十四五℃,水温为23.8℃。说实话,开始还很担心这样的气温和水温,长游几个小时会吃不消。但实际游起来,丝毫也不感觉冷,反而有一种很舒服、很惬意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了我们到结束。
据益动GPS记录,这第六站长游的具体数据是:上午10时38分开游,包括途中二次休息补充能量,毛运动时间共计达到了6小时27分钟;运动距离为14.65公里;平均时速为2.26公里,最高时速达到5.92公里。

应该说明的是,这样的时长和游程,无论是从本次长游全过程还是个人的游泳生涯来看,都是划时代和史无前例的。而起水后,还并不觉得很累。这就说明,长距离和长时间游泳,只要计划得好,也并不可怕。
这次游新洋港河,由最初几站的十多人,到最后几站还剩下三个人。我们这三人为什么能够游到最后,游到终点,直游到新洋港河闸?这最主要的不仅仅在于有一种激情,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绝不放弃的坚持精神,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
我们都感叹人生苦短,但做人做事,还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新洋港大河毕竟是一条陌生的宽大水域,能不能长游,我们心里也是没底,但靠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理念来武装自己,鞭策自己,让自己不断接近终点,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们成功了!
[注]因考虑到新洋港开闸后,木船无法上行返回,就提前让尹师傅摇船回去了。

附:
一、第六站长游参加人员:1、仇鸿江(天崖海阁);2、朱孝祥(东台-祥哥);3、吴步根(本人)。
二、后勤接应人员:1、洋马镇尹师傅;2、周杰(阿杰)、朱星霞(流星雨)。
(草于2016年10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