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The national news体育产业<新闻中心<首页

启动B+轮融资和项目型融资,“风暴”中乐视体育的终极自救

2016-12-08 13:30  体育大生意 陈增义

本文作者:陈曾义

体育大生意记者


连日来母公司乐视网和自身的一系列新闻和“传闻”让乐视体育“憋不住”了。


12月7日上午,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在电通创意广场乐视体育办公楼直面多家财经、科技媒体,就公司架构调整、人员优化、赛事版权、资金等问题一一进行回应,体育大生意记者也在受邀媒体之列,整个采访时间大约1个半小时。


体育大生意采访当天上午,乐视体育母公司乐视网宣布停牌,此前一天,12月6日,乐视网大幅跳水暴挫7.85%,股价创近15个月新低。12月7日一早,乐视网发布公告,因拟披露重大事项自12月7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相关公告后复牌。


12月5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乐视体育将大幅裁员,甚至有媒体给出了将裁员60%的惊人数据。虽然有网络消息认为这一系列消息让乐视网股价大跌,但是乐视网董秘赵凯表示“股价大跌应与乐视体育裁员无关”。


关于股价暴跌,另一种说法是乐视网暴跌一度跌破了贾跃亭的一笔乐视网股权质押平仓线,该平仓线为每股35.21元,而这笔质押股票总计50733.23万股,占贾跃亭持股比例高达64.81%。针对这一传闻,乐视网官方回应称,传闻中的平仓价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纯属臆测。


而对于“乐视体育裁员造成乐视网暴跌”的说法,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十分无奈,“乐视网和乐视体育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主体,完全不是一个业务体系”。他同时否认了乐视体育将会并入到上市公司乐视网的传闻。


雷振剑表示,今年要彻底执行8%-10%的人员淘汰机制,进一步聚焦媒体业务,他承认目前公司组织不完善、核心能力不够,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透露正在做一些解决资金计划,包括融资。


乐视体育CEO雷振剑12月7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乐视体育裁员20%系误读 不会并入乐视网


近来,乐视网股价持续下跌,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自定增复牌至今,该公司市值已蒸发超400亿元,参与定增的机构累计浮亏近10亿元。同时,股价的颓势大大增加了乐视网融资盘的风险。


12月5日懒熊体育报道称,乐视体育内部已决定整体裁员,幅度将达到20%,其中智能硬件部门的裁员幅度将达到50%;乐视体育总编辑敖铭已提交辞呈,即将离职;而业务板块也有所调整,确定以媒体、线下和装备三块为主线。


12月6日乐视网股价暴跌,外界普遍认为与乐视体育裁员与人事变动的消息有关。对此,雷振剑显得十分无奈:“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做了一次背锅侠,乐视体育和乐视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主体,乐视体育是乐视体系中独立性最高的一家公司,跟其他业务不是一个业务体系,我觉得这个完全是没有关联的。


他对裁员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裁员20%系误读,所谓裁员,是8%-10%左右的“人员结构优化”,不同部门不尽相同,具体优化比例根据各业务实际经营情况而定。另外,雷振剑表示,总编辑敖铭还在正常上班。


一年前乐视体育冠名五棵松成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


体育大生意记者向乐视体育在职员工了解,不同部门裁员情况差异较大,媒体内容部门表示“情绪稳定”,因为人员调整幅度不大,但是赛事部门、智能硬件部门确有较大变化,赛事部人员基本裁的裁,并的并,不再单列,而智能硬件部门因为不赚钱也有大幅度调整,如与五棵松合作的智能场馆团队就被完全裁撤。


目前乐视体育员工在1000人左右,而本次的裁员也将是80人-100人。一位乐视体育员工表示,其实从2015年开始公司就有计划做10%的人员结构优化,也就是大公司很平常的根据KPI考核进行末位淘汰,但是2015年该政策执行得并不坚决,人员优化的最终结果基本是主动离职人员。但是从10月开始就已经传出裁员的计划,也将于12月31日之前必须完成。


关于乐视网停牌,网传乐视体育将会并入到上市公司,对此消息,雷振剑回应称,“不会。因为现在我没在上市公司任职,这次停牌是因为有重大事项的披露,具体上市公司这部分大家可以看上市公司通告。”


关于外界传闻的上市公司乐视网挪用乐视体育80亿元B轮融资部分资金,雷振剑做出回应:“上市公司绝对不可能向乐视体育这边进行拆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乐视体育2.0生态重组三大事业群 回归媒体属性考核经营数据


12月5日下午,乐视体育召开管理层扩大会议,正式宣布新的组织变革和人事调整。根据乐视体育的业务调整,公司成立全新三大事业群,分别为新媒体及线上事业群、线下商业事业群和体育消费业务事业群


乐视体育介绍,新媒体及线上事业群涵盖媒体事业部、电竞事业部、彩票事业部及会员业务中心,为PC、移动、互联网电视的三端用户,提供全面的线上体育服务,该事业群由联席总裁刘建宏负责。


线下商业事业群包括赛事运营中心、产业中心和健身事业部,为体育人口提供参赛、运动休闲和健身等线下专业服务。2017年,赛事运营中心将积极引入全新赛事IP,创建互联网赛事管理平台,适时成立独立运营的赛事管理公司。赛事运营和产业中心由CMO强炜负责,健身事业部也将在恰当时机落地。


体育消费业务事业群包括装备事业部、智能终端事业部、电商销售及服务中心、智能化研究院,该事业群是此次组织调整的最具创新之处,体现乐视体育切入体育装备消费领域的决心。其中,装备事业部将以独立的乐体装备公司呈现,总裁张志勇兼任乐体装备公司CEO。


内部架构改组之后,联席总裁刘建宏将担负更重要的责任


乐视体育承认了运营两年的生态1.0版本——“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应用服务”存在增长乏力问题,因此提出乐视体育生态2.0版本。


雷振剑表示,战略调整的基本思路就是进一步加强乐视体育在经营管理上的能力。“大部门制在公司是一两百人时是ok的,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结构的效率就会急剧下降。每一个事业部都是一个损益的主体,过去可能某些部门只背收入,现在要把成本也背进去。不再看单项指标,考核的是整个经营数据。”雷振剑说。


三大事业群中,联席总裁刘建宏负责的新媒体及线上事业群是乐视体育目前的业务核心。雷振剑透露:“今年整体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增长5倍左右,70%来源于媒体。媒体业务现在是我们大的成本中心,同时也是最大的收入中心。”


谈到公司的业务调整,雷振剑说:“跑的又快又好又稳的业务,我们一定会更大力度去加强资源匹配,更大力度去加强它的核心能力。比如我们现在的媒体业务,所以在这个体系上面我们会去加大、加强它的资源匹配,希望能够让它更好地去夯实它的市场领先地位。”


今年鸟巢国际冠军杯北京站赛事被取消,是乐视体育办赛的一次重大挫折

而对于今年国际冠军杯北京站赛事被取消一事,雷振剑总结:“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核心能力和组织结构不够完善。”关于乐视体育是否是明年国际冠军杯中国赛的运营方,雷振剑表示还在沟通中。


按雷振剑的计划,2017年乐视体育员工人数将达到1500人,也就是说在目前1000人的基础上,将增加将近500人。雷振剑表示,目前乐视体育更希望跨界人才的加入。在高层管理者方面,雷振剑表示作为媒体人出身,“非常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人补充我的短板,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


同时雷振剑还表示,虽然乐视香港分公司CEO程益中5月份离职,但目前香港团队还在快速发展期,现在人员规模近150人。


购买版权回归生意逻辑 媒体业务控制在负毛利30%-50%


关于资金问题是否会导致乐视体育版权采购策略调整,雷振剑表示“版权部分不会有什么调整”他表示乐视体育既不会进行现有版权的分销,也不会提前结束结束合同,这意味着乐视体育将继续与体奥动力2年的中超版权合作。


“我希望2017年媒体业务能够控制在负毛利(暂时亏损)30%-50%之间。这个数字在目前的行业里就已经是非常优的数字了。”雷振剑说。


“2017年是乐视体育在媒体业务的巅峰年,因为我们大的版权合同之前都已经全签完了,所以2017年都在合同期。”雷振剑表示对媒体业务信心是很大的。同时他也谈到,乐视体育将从他本人开始转变观念。在拿下版权积累用户后更重要的是产生经营效益。“明年我们会第一次提出看媒体业务的损益,媒体业务要控制在负30%-50%之间的毛利水准,这样业务才可以持续发展。”


CBA版权竞争空前激烈

2017年,CBA版权争夺大战将打响,外界甚至有消息称CBA价格可能高出中超80亿,对此,雷振剑也表达了乐视体育的态度。


“我们对于头部IP获取的渴望一直在行业里是最强的。”他同时表示,“对于版权价格的高与低现在其实不应该成为体育产业从业者所追求的事情,恰恰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体育IP它都有一个生意的逻辑,我们非常期待这个产业还是要回归到生意的逻辑上面。2017年,不能非理性地投资一些极高溢价的产品或者是内容,版权价格将以商业模式为前提,最核心的还是要看其‘损益’(利润)。


启动B+轮


2017年,“整个版权、内容会处在最高的位置。”据了解,2017年乐视体育拥有的媒体版权包括:2015年,乐视体育3.8亿美元获得香港英超3年独家转播权;随后又以1.1亿美元获得2017-2020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2016年,乐视体育以27亿元人民币获得中超联赛2016和2017两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转播版权;9月又宣布获得NBA未来5个赛季(2016-2021赛季)在港澳地区的版权,据传总价超过1亿美元。这些高价版权都尚在合同期内。


由于大多数的版权费用需按期支付,版权的巅峰,意味着乐视体育也将迎来更大的版权费用压力。乐视体育将如何应对资金问题?


雷振剑表示,一方面,目前对公司架构及人员的调整就是为了明年整个业务体系的资金需求去做的匹配。


“明年要加大、加强我们在媒体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在线下和消费业务上要更快速往前走。坦白说作为乐视体育来说,我们资金永远是紧张的,我们创业两年,乐视体育资金从来没有说宽松过,所以我们现在来说其实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也是这样一个出发点,希望我们未来所有的投入、所有的成本费用,都能够花到刀刃上,都能够花出更高的效果,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一个点。”雷振剑如是说。


今年乐视体育B轮融资发布会盛况


另一方面,乐视体育已经有一些资金计划。“我觉得不出太大意外应该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家会看到我们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在资金上的变化。”雷振剑特别说明资金上的变化包含融资,但至于是否涉及C轮融资,雷振剑并未正面说明。不过,乐视体育B轮融资金额高达80亿元,估值215亿元,继续外部融资压力不小。


乐视体育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可以理解为B+轮融资,另外会采取一些项目型融资,比如赛事运营会考虑资本化,邀请资本方共同成立公司独立运营。


据体育大生意记者了解,此前帮助乐视体育完成B轮融资的两位高管早已跳槽,乐视体育最近新聘请了一位专门负责融资的资本运营副总裁李麟,他此前曾就职于瑞士信贷和摩根大通。而雷振剑此前也向体育大生意记者表示,到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能否引入资金,将是考验乐视体育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有个好结果。


2016年近4成收入靠广告,急需开发体育消费人群


付费会员曾被乐视体育寄予厚望,但是表现不如预期。乐视体育会员自4月推出以来,总会员数突破300万,但会员增长方式主要是买会员送电视、送手机,真正会员收费其实入账并不多,这些收入需要与其他兄弟公司分成。据《北京商报》报道,乐视体育主要收入仍是广告收入,2016年上半年营收超过10亿元,其中30%-40%来自于广告。


不久前,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曾表示:“目前体育正在成为刚需。”那么,中国球迷是否愿意为这个“刚需”买单?谈到对付费市场的判断,雷振剑说:“这个可以非常直截了当回答,我个人非常看好在中国市场上的体育媒体付费业务,这一天一定会来。”但他也表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乐视体育最新推出的无人机直播


因此,乐视体育除了媒体之外迫切需要另一条业务线支撑。11月24日,乐视体育发布拍摄直播的Liveman硬件产品后,今年春节前后还将发布C2C的软件直播产品,到明年全面去发力基于C2C的体育运动产品直播。“2017年我们在版权内容到达巅峰的同时,希望有另外一条腿能够站起来,让媒体业务更加扎实,这样能够降低乐视体育对于媒体版权内容的依赖。”雷振剑表示,乐视体育2.0生态将以体育为核心,基于体育消费人群的入口来构建生态,提供服务。


斩获大量头部版权让乐视体育高举高打,快速占领市场,乐视体育对版权的需求到了嗜血的程度,但高昂的版权费用与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让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高悬于头顶。乐视体育此次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成立独立事业群,正是为了增强各事业群的营收水平和造血能力。


雷振剑说,乐视体育只是蹲下绑个鞋带调整状态,让我们等待他们“绑好鞋带”重新上路。

@泳者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576号-4 京ICP备0907257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