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The national news体育产业<新闻中心<首页

了解新三板体育公司,你需要知道的基础信息(一)

2016-11-22 16:17  懒熊体育

根据懒熊体育不完全统计,目前新三板上包含在审的,共有55家体育相关公司,其中已挂牌的为52家。下面,我们将根据几个定性的分类,简单梳理一下当下新三板公司的格局。

一,公司分类


从分类上来讲,这50家新三板公司远没有体育创业公司的类型那样丰富多彩。而过去一年多在体育创业领域非常火爆的跑步、健身、足球、骑行等,在新三板企业数量上没有明显体现。因此,懒熊体育从业务种类而非运动种类的角度对这50家多公司做了如下的分类:



体育场建造及运营类以11家公司的数量成为新三板体育公司最多的领域之一。而在这11家公司中,直接涉及体育场馆(地)及内部设施设计建造的公司有七家。有趣的是,泛华体育、绿茵天地、中智华体、星奥股份这4家公司,在业务上都有着相互的交叉和联系。从背景来看,这些公司大多现在或者曾经有着浓重的政府背景,侧面反映出当下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基因”。


在赛事运营和服务领域,新三板上共有11家公司。出人意料的是,最多的是电竞赛事的相关公司。而体育之窗与欧迅体育在中超票务和俱乐部体育场的商业开发上有着竞争关系。其他公司在视频节目信号制作,小众赛事的运营,赛事推广服务上有着不错的发展。

体育产品制造公司则有9家,其中体育健身器材4家,钓鱼产品2家,自行车1家,游泳潜水1家,射箭器材1家。

在创业领域非常火爆的个人体育健康服务类公司在新三板上的数量不多,为9家,分别涉及健身房(会所),体适能检测设备及服务。动能趋势主营的伤病康复/体能康复是中国体育产业极为稀缺的业务。

而与大众消费者接触最多的是体育产品销售渠道类公司,共有6家。其中地区性的运动产品经销商占据了两席,而任意球和哟哈股份都是在某一运动品类的细分领域深度发展,业务同时涉及线上与线下。海明威虽然原来是渔具生产企业,但最近已经将资源全部投放到渔具的销售渠道建设。而激想体育所切入的是体育运动品牌的尾货销售,模式独特。

综合类有9家公司,所涉及业务领域都很独立,分别涉及彩票、培训、体育经纪、体育营销、体育图片、高尔夫服务、最新是一支来自佛山的篮球俱乐部。

二,业务性质


从各公司所面对的市场来讲,新三板体育公司有35家公司主营业务为To B,17家为To C,3家的主营业务中To B与To C 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从数量看来,To B的业务占据了绝对的多数,这又是和体育创业市场差异非常大的地方。过去一两年,火爆的体育创业针对的基本是大众消费者的个人需求,To B业务在创业公司中极其稀少。


论及大部分新三板体育公司都从事To B业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没有市场。在这两年大众体育消费崛起之前,普通消费者对于体育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运动鞋服商品,其他体育领域支出有限,因此规模有限的消费群体难以支撑培育出多样化且有一定量级的To C 业务的公司;

  • 而在To B的这35公司中,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些公司为满足政府的需求而生,比如体育场馆的设计建设公司,曾经的中国体育产业基本就是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而一些公司则是中国过去经纪结构未出口为主的缩影,例如体育器材的OEM公司;

  • 但通过懒熊体育对这些公司的调研及查阅资料,明显能看到B端的公司开始投入巨大的财力和资源向C端转型;

  • 当然,这其中也能看到康比特这样,虽然从B端业务起步,但很早就布局C端业务的公司,而行知探索则是从C端切入,向B端业务延展;服务跑者的益跑科技,去年在服务C端客户的马拉松报名业务和服务B端客户的赛事推广服务的营收大致相同。

三,公司所处地域


从公司的地域分布上来讲,我们看到以下几点:


  • 身处北京的公司,占据了数量上的半壁江山。中国体育产业还属于资源导向型,北京汇集着中国最丰富、最核心的体育资源;

  •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之外的新三板体育公司几乎都是制造型企业;

  • 新三板位于北京和公司数量有必然的正向关系;



四,2016上半年业务规模与增速指标


证券简称 营业总收入 
(元)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舒华股份 433,244,269.8500 21.55
英雄互娱 377,442,259.9500 4728.94
凯路仕 281,134,176.9600 32.25
体育之窗 280,698,570.6100 54.19
恒大淘宝 250,569,004.3200 111.66
激想体育 197,917,812.9200 60.56
康比特 142,282,388.5600 37.55
中源欧佳 139,739,782.2900 26.05
中航时尚 102,288,097.9500 2.59
万国体育 99,665,936.5000 55.3

(数据取自2016各公司中报)


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体育公司中营收超过或接近1亿元的公司共有10家。其中制造类企业有福建健身器材制造商舒华股份,广东运动自行车厂商凯路仕,北京运动营养品生产商康比特和浙江渔具制造商中源欧佳。这四家企业平均都有15-2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同一主业内经营的历史,也大致经历了相似的成长历程。从他们各自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来看,平均在20%-30%之间,较为健康。英雄互娱营收强劲,主要营收来自公司手游客户在游戏内消费和游戏发行收入,其增长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2015年6月英雄互娱借壳登录新三板,主营业务与公司资产均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可比性。

激想体育业绩亮眼,这家“线上奥特莱斯”主要销售知名运动和户外品牌的尾货,随着所代理高端品牌的拓展和渠道的积累,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营收同样亮眼的还有主营击剑培训业务的万国体育,公司今年上半年击剑培训业务大幅增长,毛利率高达70%,羽毛球培训业务开始起步,去年末新开的上海徐汇馆实现千万级别营收。

文章来源:懒熊体育 研报

@泳者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576号-4 京ICP备0907257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