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The national news体育产业<新闻中心<首页

体育总局出售唯一上市公司的玄机:中体产业浮沉18年 从"亲儿子"沦为弃子

2016-11-15 14:33  体育大生意 付政浩

本文作者: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记者


在体育产业概念股备受追捧的当下,国家体育总局旗下的唯一的上市公司——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体产业”)却难逃被大股东转让甚至可能是贱卖的命运。这背后究竟藏有什么玄机?


11月13日,中体产业的大股东——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向中体产业发出《基金中心关于申请停止股票交易的函》,宣称将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手中22.07%的全部股票出售。消息一经公布,顿时在体育界引发轩然大波和种种猜测。不过,据体育大生意记者了解,这一转让意向其实早在2014年8月下旬就已经形成并对外公布过。只不过,近期在有关部门的牵头下,国家体育总局和财政部最终达成一致,决定正式转让。


中体产业停牌广告


曾经,中体产业是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前身)颇为倚重的“亲儿子”,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但近些年来,中体产业却已沦为总局领导心中的一块鸡肋,盈利能力不佳已备受诟病,更重要的是与现行规章制度多有抵触。好在,如今,国家体育总局终于下定决心将股权转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体产业的“易主”将拉开国家体育总局体制改革的帷幕。


相信熟悉中国体育产业的人都能明白,当年中体产业的诞生意味着什么,而如今被体育总局抛售又意味着什么。如能静下心来回顾中体产业这一个体的发展史,相信很多亲历者都会对中国体育的伪产业特性发出一声喟叹。


记忆闪回到1997年伍绍祖主政时的国家体委。在当时国企改制的浪潮席卷中,国家体委也按照上级指示在体育系统进行国有资本体制改革的尝试。1997年7月18日,国家体委发布《国家体改委关于城市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体改生[1997]153号文”)。也正是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1998年2月,由国家体委体育基金管理中心、沈阳市房产实业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等五家发起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体产业,并于当年3月成功上市。


中体产业集团是中国体育产业第一股


众所周知,体育产业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体育本身并直接不产生巨额利润。而肩负着“壮大中国体育产业”(实则是为国家体育总局赚钱)使命的中体产业从一开始就“挂羊头卖狗肉”,以体育之名行房地产之实。


当年中体产业上市时目募集了2.5亿人民币,但其中的2.3亿据说都用于打着体育名义的房地产开发。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两个地产品牌就是“奥林匹克花园”和“中体健身广场”。事实上,直到如今,房地产收入仍是中体产业营收额的最大来源。据体育大生意记者查阅该公司2016年上半年度报告获悉,中体产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其中体育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房地产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


1999年,为了尽快让中体产业实现盈利,和国家体育总局“一套人马三块牌子”之一的中国奥委会授权中体产业可以使用“奥林匹克花园”这一品牌。于是,中体产业率先前往改革前沿的广州,与广东金业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了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并大获成功,随后这一模式被迅速推广到了北京、上海、沈阳等各大城市,在2010年之前,房地产收入在中体产业总收入中占比从未低于70%。


“奥林匹克花园”遍布全国各地



在房地产行业大获成功的同时,中体产业在老本行的体育产业领域却不温不火甚至个别项目连续亏损。以体育健身为核心导向力的中体健身广场在各地反应平平,由于前期的示范效果不佳,后期开工的个别城市的中体广场甚至沦为烂尾楼;鉴于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是股东之一,中体产业从2000年起开始布局体育彩票销售渠道业务,试图砸钱入股中体网公司,可惜最终不了了之,直到如今,中体产业的体育彩票业务也只不过是出售体育彩票终端机,试图推广体育彩票自动售卖业务;鉴于央视一家独大、体育版权卖不上价格,2000年前后,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指导下,中体产业出资3000万元与中国教育电视台成立合资公司中体经纪,试图竞标甲A足球(中超的前身)和甲A篮球(CBA的前身)等联赛的商务开发权和媒体版权,但双双失利。


从某种意义上必须承认,中体产业早年虽然“挂羊头卖狗肉”,但却成功借助房地产筹措到了大量的资金。她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等创收部门一道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全民体育运动的主要经费来源。


所以,必须承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体产业曾为国家体育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据体育大生意记者了解,中体产业上市之后,多次进行分红派股,公司总股本也由刚上市时的1.8亿股增加至超8.4亿股。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中心曾将其持有的中体产业3820万股转让给金保利亚洲有限公司,借此获得转让价款1.41亿元。2008年,基金中心会减持中体产业1954万股,借此套现近5亿元……根据2015年数据,国家体育总局通过旗下的基金中心、彩票中心和器材中心分别持有中体产业22.07%、3.23%和0.29%的股权,所掌握的资产接近30亿元。


2006年12月,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中体产业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为了让中体产业顺利股改,作为大股东的国家体育总局基金管理中心当时承诺:“在未来适当的时机,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并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情况下,将可提供的优质资产尽可能优先注入中体产业公司。”这一承诺不仅成功让中体产业实现了股权分置改革,而且股价飞速上扬,获赞是奥运概念第一股。


借助北京奥运会筹备的东风,中体产业股票着实红火了一阵。但2010年下半年,国家开始调控房地产,并要求部分央企、国企离开房地产领域,中体产业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开始濒临尾声,并且这一年,时任中体产业董事长的谢亚龙被刑拘,中体产业股票开始出现大滑坡。


中体产业2006年改股后股价一路狂飙



由于房地产业务收缩,其它体育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弱,中体产业股票不断动荡,随之而来的则是,其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也明显下滑。再加之,国家对于干部在企业兼职的规定开始收紧、国企改革政策发生调整,国家体育总局也开始考虑适时与中体产业进行切割的可行性。据体育大生意记者查阅资料,2010年中体产业单单房地产收入就达到了11.47亿元,但2015年,中体产业全年收入仅为8.51亿元。2016年上半年更是只有4.44亿元。


2014年,为了逆境求生,倒逼大股东体育基金中心和真正的实际控制人体育总局为自己注入更优质的资源,中体产业内部有人主动向证监局举报,称大股东在2006年做出的“为中体产业注入优质资产”的承诺迟迟不肯兑现。于是,证监会发文明确要求中体产业必须兑现此前的承诺。


同期,中央巡视组对体育总局的巡视意见中明确提出体育总局“存在行政、事业、协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现象”、“干部兼职普遍,利益关系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总局授意体育基金中心宣布,自己已没有更多的优质资源可以为中体产业注入,拟在三年内转让掉全部股权,而这恰恰就是如今确定股权转让的开始。


私下里,体育总局内部人士对中体产业的经营策略颇为微词:“这些年,总局能给的资源都已经给了,很多业务甚至是免费提供,但中体产业辜负了总局的信任,中体产业的资源浪费能够折射出很多典型的国企弊病。”另有传言称,中体产业现任董事长刘军多次进行让人不明就里的并购,涉嫌利益输送,曾遭内部人举报,但截止到目前,并没有实质证据证明刘军涉嫌违法违纪。但无论如何,也就是从2014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已经下定了和中体产业切割的决心。


中体产业董事长刘军


今年9月,国家机关工委第五专项巡视组在《关于对国家体育总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巡视情况的反馈意见》 中,再度对体育总局“四位一体”、“干部兼职”等问题进行明确批评,于是体育总局彻底打定主意,决心尽快转让中体产业股权。


11月3日,在新任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苟仲文的监督下,经财政部同意,中体产业的第二大股东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先行一步,已经将自己手中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华体集团。华体集团成立于1993年,同样是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另一块牌子——中国奥委会控股的体育产业企业集团,其核心业务正是房地产。双方核心业务相通、又都是体育总局的“亲儿子”,从这两点说起,华体集团如今成为中体产业第二大股东也算合情合理。


在46号文发布后,中体产业的体育业务营收仍没有太多亮点


目前,中体产业旗下对外投资的企业多达19个,下属的子公司有中体地产、中体竞赛管理、中奥体育产业、北京中体健身投资管理、北京中体经纪管理、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北京英特达系统技术等7个,核心业务遍布体育地产、赛事管理及运营、体育禅关运营管理、体育经纪、休闲健身、体育彩票和体育援外等多个版块。旗下比较知名的体育IP有“奥林匹克花园”、北京马拉松、武汉马拉松、奥林匹克日长跑、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美巡中国赛等品牌,但缺乏顶级IP。而体育经纪业务则过于依赖奥运年,只有体育彩票终端机的出售业务是其近年来较大的亮点。但显然,中体产业依靠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无论如何,中体产业的股权转让注定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这既昭示了国家体育总局根治“行政、事业、企业、协会四位一体”顽疾的决心,同时也为未来中超公司、CBA公司中的国有资本退出做出了示范。遍观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国企改制向来是激活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各个领域概莫能外,现在终于轮到体育产业了,中体产业的股权转让会是一个体育产业活力爆发的信号吗?


@泳者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576号-4 京ICP备0907257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