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足球协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支持的“2016中国足球论坛”11月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张剑、清华大学校长薛坤、国际足联高级发展经理麦克菲斯特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就足球体系、足球产业、校园足球三大主题分别展开讨论。
体育BANK作为本次论坛的合作媒体,在发出活动预告后,后台反响热烈。从报名热度来看,足球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即使在十二强赛表现欠佳的现状下,人们仍在积极寻找中国足球的出路所在。据统计,来自国际足联、中国足协、英格兰足球总会、地方足协、地方体育局、职业足球俱乐部以及国内外足球领域相关单位40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张剑:作为体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中国足球可谓重任在肩,本次论坛将就多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与工作环境,进一步推动足球改革向纵深发展。
FIFA代表麦克·菲斯特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本次论坛是一个我们重新思考、奋起的阶段。我们常常称足球为第一运动,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在清华这样的高校的带动下,能有更多家长对足球产生正确的认识
英格兰足球总会代表凯勒姆·厄文上台发表演讲,介绍区域足球协会体系构建经验
足协不是输球的根源,区域性足球协会对足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二强赛的失利使足协再次变成众矢之的,然而就世界上各大足球强国来看,足协的存在实则至关重要。以英格兰为例,英格兰区域性足球协会是从19世纪开始发展,旨在扩大足球覆盖率及发展普及程度,英格兰足球协会与其共同维持与发展足球运动,其在运营与管理方面基础良好,会员制度、教练培养、竞技比赛及保险制度都十分完善。区域性足球协会组织开展足球教育培训发展相关活动,在传统形式之上进行变革,在国家支持下,地区足球良好运营。
而英格兰足球总会的存在则扮演着为区域足球协会提供基础设施、配备管理人员的角色,英格兰足球总会高级区域经理凯勒姆厄文表示“要想为国家足球供血,区域性足球十分重要,这也是伦敦的现实写照:英足总做出英国足球的总决策,而各个区域性足球协会则塑造国家未来”。
区域性足球协会投射到中国就是各省市地方足协,与中国足协的处境相同,地方足协也不免被民众吐槽的处境。但随着《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等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各级足协的担子越来越重。中国足协规划法务部主任朱和元首先表示:职业联赛体制改革是中国足球的重点改革项目,我们应该用开放的方式搞改革。
江苏体育局副局长刘彤也对改革问题表达了自己理解:“我们目前需要解决关于政府部门如何为足球改革保驾护航的问题,江苏搞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在大约7600座体育场中足球场有6000多座,整体来讲有4500个标准足球场地,合每万人0.8个。但是,从江苏足球的角度看,现在地方足球的发展不缺场地,而是缺政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建设足球场地的欲望非常强烈,但这其中,土地政策却是对这种欲望的一大制约“,朱和元补充说,“关于场地,足协首先会明确任务划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量,并依照良好的制度,形成可评估可指定的规范”。
整体来看,各级足协是推广赛事、组织青训的重要力量,构建金字塔人才体系的前提就是完善的金字塔组织和竞赛体系,虽然当前各级足协还存在人数不足、组织赛事有限等问题,但就目前政府牵头对足球、足协的改革力度,组建中国足球联盟的现状来看,足协的功能还将不断强化,不断落实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
足球产业的崛起,或将加速国足发展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坚实的后盾,无论是在海外足球的频频布局,还是国内联赛版权的争夺,资本都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推手。
输球对足球产业短期有影响——阿里体育副总裁魏全民将足球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归根于市场与消费,也就是说,精英体育其实起的是激励作用,对标西方国家,最后产业还是落在消费上,产业不是在现有的蛋糕上做,而是致力于不断将蛋糕做大。即使12强赛国家队输球对足球产业短期会有影响,但是长期还会以全民的消费为主,产业的基数是全民,而非国足11个人,要看重中长线产业发展的潜力。
瞄准未来商业变现——搜达足球CEO韩庆山将足球产业的变现模式瞄准未来的足球大数据领域,但足球产业具有其特定性,其他项目可以自动采集数据,足球不一样,没有公司能依靠技术完成所有的数据采集,还是需要人,因此成本就会大大提高。比赛中只采最核心的部分,其他放在赛后,而数据采集的核心控制成本。但正是这样的数据采集工作,使得搜达掌握了大量的青少年数据,这都将成为未来变现的途径。
资本是发展的推手但也仍需冷静——面对中国资本大举进军欧洲足球市场的现状,德勒体育产业顾问丹·琼斯的态度则趋于冷静,他在论坛上表示“中国足球有政府的支持、强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越来越多的观众,可以说是天时地利结合,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资本并购欧洲俱乐部一事,目前也是欧洲足坛最热话题。对于中国来说,从球员到球队都可能从中受益,来自中国的投资人能向足球发达国家学习管理、训练等经验,是件好事。但同时中国资本在欧洲足球也受到过一些挫折,在注资一家俱乐部之前,中资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认清自己的投资目的,而非盲目跟风”。
国足想赢球?最基本的还是足球青年人才培养
上文中提到的资本投资国外俱乐部的热潮,其实与发展青训有很大关系。国外成熟的青训体系,有望改进国内培训体系,从而助推国内足球发展。青训的发展其实离不开校园体育,但目前校园体育的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还未形成阶段性成果,可借鉴的模式不多。但清华附中马约翰班利用教练优势开始探索校园体育创新路,将韩国的礼仪系统引入教学,试图提高球队的管理优势。
在青训以及校园体育的改革上,吴刚的观点更加明确,认为改变足球现状的跟本就是改变人们的观念,“我们总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来没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踢球高,所以我们只能普及足球文化。校园足球必须由政府主抓,政府主导抓基础,我们抓娃娃,只有教育部门俯下身子,认真落实校园足球政策,中国足球才能有未来。希望年轻人的后代们能够学一项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运动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足球产业在体育产业中拥有高达43%的占比,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足球产业的未来仍然明朗,尤其是消费人口结构的改变,将为足球产业提供总要致辞。总体来说,足协改革、足球产业完善、校园足球的发展都在路上,三大动力的崛起才是国家队赢球的希望。
文章来源:体育bank 李丹昱